(相关资料图)
原标题:“路让树”里有深意
为一棵树让一条路,值吗?
前不久,北京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一棵“超高龄”古侧柏长出新叶,生机勃勃,引起一些媒体关注。很多人不知道,这棵古树一度遭遇生存危机: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,加上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,使得古树根系伸展不开,难以吸收足够养分。为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,当地不但拆了墙,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“挪”开了一些。
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。天津北辰区宜兴埠镇因拓宽道路,一棵树龄超“二百岁”的鸳鸯古槐从街边“跑”到了路中间。为保护这棵古树,规划建设部门在路中间设置绿岛,让路“绕道”而行。还有的地方为避让古树,不惜提高建设成本,对高速公路施工线路进行调整变更……
古树历经沧桑,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,兼具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。为古树让路,保护的不仅是一棵树,更是在传承和保护一段历史记忆。当然,“让”的代价会增加经济成本,但很多时候判断“该”与“不该”,不能仅仅用金钱标准来衡量。
“路让树”,让出的是什么?
为树让路带来的是生态之美。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底色。城市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代名词,保护一棵古树、植下一方绿地,让城市融入大自然,展现生态之美,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应有之义。
为树让路带来的也是乡愁记忆。一棵古树、一座老建筑、一条老街,背后都有一段故事。它们是记忆的载体,也是人们割不断、舍不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。乡愁记忆留住了,沉淀的是文化底蕴,更将彰显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。
“礼让”大自然,投入更大成本、短期看不到收益,表面看是“吃了亏”,实则算的是大账、长远账、整体账,锚定的是生态与发展共赢。比如有的地方有山有水、古木参天,将绿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,种树、养鱼、建民宿,引来八方游客;还有的地方发展循环农业,把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,对废物综合利用,保护了生态环境,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。
生活因生态而美,产业因生态而兴。给生态留足空间,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从服务日常生活到推进产业发展,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到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、每一处角落,这些细节里的“绿色”汇聚起来,就是百姓幸福生活的颜色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。(李娜)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