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三亚一案例入选海南“2023十大科技助农典型”
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5月29日消息(记者 利声富)为解决重复用地导致地力下降问题,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绿肥沃土工程,南繁季结束后,在南繁用地上种植田菁,既可达到以田养田效果,又可助推三亚稳粮保供。5月27日,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发布,“轮作田菁绿肥节本增效技术助推三亚稳粮保供”入选“2023十大科技助农典型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图源:三亚市农业农村局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耕地是粮食生产的“命根子”。要想育出好种子、种好粮,地力肥沃是基本保障。但由于有些南繁用地只注重用,不注重养,导致土壤质量下降。为此,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“冬季南繁夏季绿肥”轮作制度,在田闲时种植豆科绿肥。此举不但有效解决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撂荒问题,而且为土壤改良提供操作轻简、经济实用、生态环保的配套技术支持,为国家种业安全保驾护航。
田菁是一种优秀的绿肥植物,利用6至9月撂荒季种植田菁,待其成长到适当时间后将其翻耕压碎埋于土壤中,使其成为绿肥。“种植绿肥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经济实惠的办法,培肥效果相当于每亩增施1至2吨商品有机肥。”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,三亚夏秋两季雨水较多,气温较高,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导致蔬菜病害蔓延。此时,又刚好是田菁种植最佳时期,因此夏季利用撂荒地种植田菁土壤改良,可达到以田养田目的。
图为田间种植的田菁。记者 利声富 摄
针对三亚独特的地理、气候优势,结合南繁育种特点,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,探索、推广“育种+水稻+绿肥”“瓜菜+制种+绿肥”“瓜菜+水稻+绿肥”“瓜菜+瓜菜+绿肥”等模式。
同时,根据作物生长特性、宜种则种、宜休则休,三亚经过“四算”(算时间、算习惯、算品种、算效益)精准选定生产模式。算时间——根据生产时节和气候合理安排生产间歇土地使用;算习惯——三亚各地农户生产习惯存在差异,在符合当地历史种植习惯的前提下更新轮作模式发挥反季节优势;算品种——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不同,采收(收割)时间不同,将不同生长周期瓜菜(90至120天/茬)、水稻(110至130天/茬)和绿肥(60至75天/茬)进行周年组合;算效益——轮作的生产模式较传统夏秋季节休耕模式增加一茬作物收入。
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经过两年试验发现,相比没有种植田菁的田地,使用该技术可使冬季农作物产量可提高10%以上。而且,与传统增施有机肥相比,种植田菁的成本要低得多。每亩地土壤改良成本600元左右,但培肥效果相当于每亩增施1.5吨有机肥(价格2000元左右),相当于每亩节省1400元左右。
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四算”为农户种植提供了科学方法,有助于增产增收。轮作田菁绿肥节本增效的同时,也助推三亚稳粮保供,保障三亚市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完成。
海南发布2023年十大适宜推广热带农业科技成果
5月27日,海南省农业农村厅、海南省乡村振兴局在海口市联合主办“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发布与对接活动”,活动主题为“科技赋能·产业振兴”,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,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本次活动发布了海南省“2023年十大适宜推广热带农业科技成果”和“2023年十大科技助农典型”。其中,“中科西陆4号”水陆两用稻、桂早荔和文椰系列新品种,文昌鸡育繁推一体化技术、南方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等新技术和4GXJ-2型便携式电动割胶刀等新装备入选十大适宜推广热带农业科技成果;科技小院助力科技成果转化、科技嫁接,扎根一线,助力农业产业发展、深远海智能养殖助力水产兴农等入选十大科技助农典型。(利声富)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